learning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因指冠狀動脈狹窄、供血障礙導致心肌病變,發病后臨床癥狀包括典型胸痛、心絞痛等,疾病對患者心肺功能與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冠心病病程長達數十年,需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但服藥后可能伴隨的副作用對患者精神生理產生不良影響,大多數患者預后心肺功能較差,用藥治療效果往往不盡理想,影響其生活質量。納入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分析系統心肺康復訓練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引用文獻
納入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將其劃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47例,干預組包括男26例、女21例,平均(59.3±6.7)歲,病程2~9年,平均(5.3±2.0)年。對照組包括男27例、女20例,平均(60.0±6.5)歲,病程2~9年,平均(5.7±1.8)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組給予心肺康復訓練,包括:
(1)制定心肺康復計劃:心血管與康復專科醫師與護士共同參與制定康復計劃,分析患者各項生化指標與心功能、肺功能指標值,指導患者進行心肺運動踏板試驗,分析其相關指標情況,制定運動鍛煉方案,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多種可能影響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制定干預措施。
(2)明確患者基礎運動強度,根據患者適應能力選擇不同運動方式,如散步、健美操等。每次運動時間按照不同強度為20~60min,隨后以5min為一個單位,每日遞增運動時間,需注意的是運動期間適當休息,每周進行3次心肺康復運動,持續時間>6個月。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患者入院后護士為其提供健康教育,解釋冠心病有關專業知識,提供用藥指導,消除患者負性情緒,強調飲食需堅持低脂低鹽食物,戒煙限酒,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觀察指標:從靜止和運動兩方面評定運動耐力,靜止方面:指導患者取平躺臥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LVESD、 EPSS、E/A、LVEF、LVES值。運動方面:采用6min步行距離測試法。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值與6MWD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發現,干預組采取系統心肺康復訓練,從患者心理與行為因素兩個方面加強干預,提高患者社會功能,改善不良情緒,通過心肺運動踏板試驗評價患者心肺功能,為其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采取多種運動方式進行訓練,長期堅持訓練可有效改善心肺血液循環,提高機體骨骼肌對運動的適應性,增加骨骼肌耐受性,保證側支循環血管血流量,有效改善機體缺氧表現,促進心功能恢復,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有效提高患者機體運動耐力,提高機體舒適度。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系統心肺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運動耐力。
*文獻來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