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全身振動療法對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研究
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跌倒的發生率18%,80歲以上達24% 。老年人跌倒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肌肉力量的減弱及平衡能力的降低,致使老年人跌倒的風險顯著增加。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集老年志愿者42例,隨機分為試驗組22例和對照組20例。試驗組男11例(50%),女11例(50%);年齡63~80歲,平均(70.23±4.34)歲;身高158~175 cm,平均(166.14±1.45)cm;體重62~84kg,平均(72.73±1.46)kg。對照組男9例(45%),女11例(55%);年齡61~79歲,平均(70.15±1.23)歲;身高158~176cm,平均(165.50±1.06)cm;體重65~82kg,平均(74.25 ± 1.165)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①年齡60~80歲;②能夠走動;③沒有影響完成問卷調查的嚴重認知障礙及言語障礙;④近期無骨折手術史。①有高危血栓栓塞及有髖或膝關節置換病史;②有心腦血管疾病等影響平衡功能或不適宜接受振動干預的各種疾病的急性期患者。試驗組進行全身振動療法及常規康復訓練干預,對照組只給予常規康復訓練。試驗組站在振動訓練臺上,振動頻率35~45Hz,振幅5mm,振動60s與休息90s交替進行1次為1組,共進行4組,每次治療時間10min,5次/周,連續8周。步態和平衡訓練,下肢抗阻肌力訓練,1次/d,5次/周,連續8周。功能評估指標包括單腿支撐時間(OLS)、Berg平衡量表(BBS)、計時站立行走測試(TUG)在開始干預前和干預方案結束后對兩組進行功能評估。為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由同一組物理治療師來完成整個功能評定。42例患者均獲得完整隨訪,隨訪率100%。其中試驗組隨訪時間12~14周,平均(13.5±1.0)周;對照組11~14周,平均(12.3±1.2)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OLS、BBS、TU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OLS、BBS、TUG改善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且試驗組的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全身振動療法預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機制:人體皮膚及深部組織均有不同 類型的機械感受器,皮膚感受器,如觸覺小體、環層小體等均能接受觸壓覺和 振動覺的信息,而深部感覺器官肌梭則是引發牽張反射的基礎。全身振動療法借此觸發人體感受器,通過觸壓覺、本體感覺的輸入,進一步引起身體相應的適應性以及神經肌肉興奮性的改變。人體姿勢的控制與平衡主要依靠感覺系統,運動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來維持。有研究指出全身振動訓練能夠對足底的傳入神經產生刺激,而這種傳入神經引起的沖動在姿勢控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全身振動訓練可提高患者的反應能力、身體柔韌性、平衡能力及運動能力,表明該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神經肌肉運動的表現能力,明顯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從而預防老年人跌倒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