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性全身垂直振動治療方案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早期患者下肢功能與平衡功能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4-12-20 瀏覽次數:774

在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約50%將在6個月后會經歷某種程度的殘疾,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肌痙攣 、姿勢異常 、平衡障礙等。有很多的康復治療方法被提出 ,用于改善患者的功能結局 。全身振動是一種利用外源性機械振動和外加抗阻負荷刺激機體,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振蕩及中樞神經系統適應性改變,從而改善神經肌肉功能的訓練方法。全身振動在康復醫學中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而近年來全身垂直振動治療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研究一般都集中在慢性期的患者 。目前還未見有針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的研究 。本研究試圖探討一種漸進性全身垂直振動治療方案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早期患者的治療效果。
2014年4月一2015年2月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集團康復病區接受住院治療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30例。納入標準 :①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②經頭顱 CT及MRI確診的首次發病 、單側病灶者且是缺血性腦卒中;③病程1個月以內,年齡20-65歲;④無明顯認知功能障礙,能接受指令配合訓練;⑤病情穩定,血壓不高 ;⑥有或無輔助器具的幫助下,可獨立站立20min;⑦患者均同意治療程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有新近的動靜脈血栓;②嚴重的心臟及血管病變;③有心臟起搏器者;④有急性疝者;⑤有糖尿病者;⑥有腫瘤者;⑦有其他神經功能障礙 ,如帕金森病 、多發性硬化 、癲癇 、外周神經病變 、偏頭痛等;⑧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病 、骨性關節炎 、強直性脊柱炎者。 采用Minitab軟件將30個號隨機化分給30例符合人組條件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垂直振動組 (振幅4ram,起始頻率2Hz)。最終對照組有1例因個人原因提前出院。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均給予常規康復治療,包括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橋式運動訓練,坐站訓練,核心穩定訓練,任務為導向訓練等;對照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假振動治療,即患者站在振動平臺上,不開啟全身振動儀 ,進行遞進式動作訓練(表 2);每日1次 ,每次15min,每周5次 ,共3周 。振動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全身垂直振動治療,即患者站在振動平臺上,開啟全身振動儀,進行8項遞進式動作訓練。每日1次 ,每次15min,每周5次 ,共 3周 ;采用振幅為4mm,Program3的BodyGreen(bodygreen i—vib5070)振動治療 。分別在治療前 ,治療3周時進行各項評估。 由工作滿3年的治療師負責患者垂直振動治療的安全監督和訓練指導 ;要求所有患者在治療起始時2—3天內,先予以坐位下雙腳置于全身振動平臺上的適應性訓練 ,以減少部分患者對垂直振動的恐懼 ;同時監測患者的心率及血壓 。然后根據個人能力 ,從易到難 ,逐漸進行八項遞進式訓練動作 ;每次選擇兩個適宜的訓練動作。
肌張力采用改良Ashworth分級評定方式,對其進行分級界定賦值 :0級:0,1級:1,1級:2,2級:3,3級:4,4級:5。參照Fugl-Meyer臨床實踐及研究的標準化訓練程序。Berg平衡量表最高56分,最低0分,分數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改良Ashwo~h分級是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Fugl—Meyer下肢和Berg平衡量表是計量資料,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
治療前振動組與對照組比較各指標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ugl-Meyer下肢評分及Berg平衡評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后下肢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肌張力差異有顯著性 意義 (P<0.05)。治療前后差值比較,Fugl—Meyer下肢功能評分及Berg平衡評分的差值有顯著性意義(P<0.05),小腿三頭肌肌張力差值變化有顯著性意義(P<0.05),股四頭肌肌張力差值變化無顯著性意義 (P>0.05)。見表3。
振動是一種作用力 、加速度及位移持續發生周期性變化的機械震蕩 。常見的全 身振動 (wholebodyvibration,WBV)訓練就是受試者站于振動平臺上,靜止或完成相應動作同時接受由振動平臺產生的正弦波形式的振動刺激,由于人體的解剖結構特點 ,振動刺激在人體的傳導是從一區域到下一區域,比如從足到小腿,再從小腿到大腿 ,繼而通過軀干傳遞至頭頸部。有關全身振動刺激對于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的影響,已在很多研究領域進行,全身振動治療成為一種非藥物 、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 。而現今的振動平臺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垂直正弦振動 ,通過平臺使得身體移動 ;第二種是側面交互運動式的移動。最為常用的振動平臺方式是全身垂直振動治療。*內容來自文獻,侵刪
重癥康復是集監護、治療、護理和康復為一體,適合生命體征及病情趨于平穩,但仍需在監護下進行醫療護理和康復治療的患者。重癥監護室(ICU)是高度專業化的病房、把危重病人集中起來、在人力,物力和技術上給予最佳保障,這可挽救許多過去醫療條件下可能失去的生命,同時ICU的主要目標是使每一個危重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并提供生理最佳的氧運輸,從而保證幸存患者在日后生活中能恢復到身體功能水平。
1、促進生理功能恢復: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有效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加速組織修復;預防肌肉萎縮,維持肌肉力。
2、預防并發癥:預防長期臥床容易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關節僵化以及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
3、提高生活質量:恢復身體功能,改善心理狀態;釋放內啡肽等“快樂激素”,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提升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
4、加速康復速度: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負荷范圍:10-200瓦,不由速度控制;
?多種處方類型;
?配置有單導心電貼、運動血壓、血氧。
床旁功率車

便攜式功率車

?多種型號,為重癥康復提供個性化訓練;
?提高訓練效率,訓練效率高于常規訓練;
?多樣化的訓練方式,滿足不同康復階段的需求。
振動訓練儀-起立床(成人款)

振動訓練儀-起立床(兒童款)

振動病床

便攜式振動
